坚持预防为主
守护职业健康
田间弯腰的脊背、实验室屏息的眼神、流水线上重复千次的指尖……每一份劳作,都该被尊重,更需被守护。
我国登记职业病年均超2万例,但更多未被量化的疼痛,藏在工地扬尘中、机械轰鸣里,甚至深夜加班的咖啡杯底。
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《职业健康素养60条》的第四部分“健康工作方式和行为”。
44.遵守与职业健康相关的法律法规、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。
45.积极参与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民主管理,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。
46.积极参加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,主动学习和掌握职业健康知识和防护技能。
47.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并能判断其运行状态。
48.正确选用和规范佩戴个体防护用品。
49.正确识别有机溶剂有毒成分。
50.正确使用工作场所冲洗和喷淋设备。
51.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要做到一通风、二检测、三监护。
52.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。
53.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应积极参加上岗前、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,关注检查结论,并遵循医学建议,需要复查的要及时复查。
54.发现所患疾病可能与工作有关,及时到职业病防治专业机构进行咨询、诊断、治疗和康复。
55.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不良姿势作业,合理安排工间休息和锻炼。
56.了解身心健康状况,懂得自我健康管理。
57.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,增强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。
58.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,不逃避,不消极。
59.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,不歧视,不排斥。
60.掌握新冠肺炎和其他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和技能,养成良好卫生习惯,加强自我防护意识。
*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非商业用途,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。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*